1998年以来,四川省成都市在国有大中型企业内部推行中层干部竞争上岗,不少“三朝元老”、“五朝元老”的中层干部被淘汰出局。最近,成都市委有关部门对成都无缝钢管公司、四川建筑机械厂、四川成都全兴酒厂等23户国有大中型企业的280名落聘中层干部进行了调查,发现一些令人深思的现象。
成都无缝钢管公司一位资深高级经济师,1982年以来一直担任生产管理部门的负责人,在最近的竞争中被挤下相伴16年的“宝座”,成为一般职员。
加强国有企业领导班子建设是国企改革的一项重要内容,但不容忽视的是,一些企业的中层管理干部长期无所作为,甚至在“一个好班子”、“一个好带头人”的大树下乘凉。有的企业频繁更换“老总”,而众多中层干部却稳坐钓鱼台,资历越深的人坐得越稳,出现了一些“任你风吹浪打,我自岿然不动”的“三朝元老”。这样的干部多了,再好的“带头人”也带不动职工、带不动企业。
在成都市调查的280人中,有258人是从原任科(处)长、业务经理、部门主管、分厂厂长等岗位落聘的,占总数的92%。其中,在所竞争的岗位上曾任职3至7年的占33%,任职7年以上的占43%。问卷调查发现,他们中80%以上的人在竞岗前认为自己有资历、有经验,将稳操胜券,但结果还是“下课”了。
而通过竞争上岗的应聘者,虽然绝大多数没有任职经历,也缺少管理经验,但综合素质和工作能力胜过“老干部”。对66名竞争上岗者的调查显示,他们中具有大专以上学历的占61%,有中级以上专业技术职称的占44%,在两个以上的不同岗位担任过业务骨干的占42%,其中相当一部分人曾被评为厂级以上先进生产者、先进经营管理人员、技术标兵等,这些条件明显优于落聘的“老干部”。由此可见,在市场经济形势下,国有企业中层管理者的资历必须让位给能力。
“厂长经理得罪人,中层干部和稀泥”,这种现象在国有企业里并不少见。对企业中层干部来说,职工群众的评判很重要。于是,一些企业干部就出现这样一种错觉:要稳稳当当做官必须要有好的人缘,人缘好比干什么工作都重要,所以平时要“多栽花,少栽刺”,事事留余地,会做“老好人”,难以调和的矛盾往上交,有点钱就给大家搞福利。
成都市调查的280名落聘中层干部,95%以上的人在企业里的人缘都不错。许多人正是冲着自己平时人缘好、关系熟,没有得罪过什么人的优势去竞岗,满以为会受到职工的拥护支持,职工会投自己的信任票。结果并非如此,自恃人缘好的落聘者三分之二以上的人在竞争中所获得的职工信任票均不到一半。
人缘不可与群众基础划等号,更不可与群众衡量干部的标准相提并论。成都市委组织部抽查的50名普通职工在回答“你最喜欢什么样的企业干部”时,选“坚持原则,敢抓敢管,认真负责”的占90%,选“会处关系,不得罪人”的仅占5%。看来,企业干部要真正赢得职工群众的信任和拥护,决不能把“宝”押在费尽心机、甚至不顾企业利益去笼络人心上,只有真心实意地为企业的发展和职工的利益着想的人,才能得到职工的拥戴。五七一九工厂某车间主任在平时工作中坚持原则,得罪了一些人,群众也有些意见,他本以为这次竞争上岗中过不了民主评议这一关,没想到大多数职工还是投了他的信任票。
在市场经济大潮中,国有企业经营管理者勤政是本,廉洁是根。成都市委组织部牟家忠说,他们在调查中发现,无论在什么企业、竞争什么岗位,职工群众对竞岗者是否具有公道正派、廉洁勤政、求真务实的人格力量看得非常重,民主测评中是否投你一票,很大程度上也取决于这一点。
他说,被调查的280名落聘干部里,至少有18%的人并非完全是因为业务水平低、工作业绩差或者年龄大、文化水平低,主要是由于形象不正、在职工中的口碑不好而被淘汰。职工反映,现在国有企业有一些中层干部过分把岗位当官位,好大喜功,弄虚作假,作风飘浮;有的私心较重,斤斤计较个人得失,宁愿亏企业,不愿亏自己;有的大手大脚,挥霍浪费,贪图享乐。像这样的干部,不管他在竞岗演说中如何振振有词,无论许下什么样的诺言,职工也不会买他的帐。
有关人士认为,国有企业的中层管理者在企业改革与发展过程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他们的素质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国有企业未来的命运。当前,在高度关注国企最高决策班子的同时,企业和社会都很有必要加强对国企中层经营管理者的教育、培养和监督考核,尽快造就一批适应市场的企业中层管理者。